◆本網頁圖文版權所有,若有轉貼、引述請先取得同意◆   【回首頁】

<<<<<<白色恐怖受難者最新名單展、和平詩畫展、世界和平博物館特展,持續展出中,歡迎參觀。><<<<<<

青年體驗營報導-1

始業式
參與籌劃營隊的21位同學們剛結束期末考,馬上再投入舊曆年前的營隊活動。中午一點之後開始報到,熱騰騰的活動手冊經過一夜最後校對,一大早送印,及時送到會場。一點四十開始始業式,由林世煜主持,說明促成這樣的營隊活動,包括公部門、民間NGO團體和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我國民主化轉型過程,藉由博物館活動進行了解歷史真相的難得營隊。


曹欽榮代表協力單位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及執行單位台灣游藝公司,歡迎大家在舊曆年前來參與營隊,這次營隊嘗試跨越國界,開始台灣和南韓的青年交流,意義非常特別,歡迎3位韓國朋友,謝謝二二八基金會送給每位學員一本《兄弟的鏡子-台灣與韓國轉型正義案例的剖析》。特別要向受難前輩表達謝意,接下來幾天,學員將會與許多位前輩碰面。

    ◆《兄弟的鏡子-台灣與韓國轉型正義案例的剖析》封面。

主辦單位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代館長陳勝興與傅傑偉特地自台東來台北,向大家致意、歡迎並感謝大家參與,讓園區活動更豐富。


50年代白色恐怖導言

分為三段:

(一)、觀賞一小時「白色見證」口述紀錄片:

「白色見證」是為了2002年12月10日綠島人權紀念園區先期開放製作的口述紀錄片,由園區規劃團隊提供先前採訪的受難者20多位,進攝影棚錄製了一星期,總時數超過60小時,影片從錄製到剪輯完成歷時半年,由當時剛從美國學成歸國的滕兆鏘導演總其成。影片最初的構成,希望由受難者親身敘述,讓觀眾了解白色恐怖個人遭遇從逮捕到出獄後的生活,這支影片在畫面裡由16位受難者述說,以50年代受難者為主,包括了外省、客家、台籍受難者。很可惜的是一位桃園復興鄉原住民受難者林昭明,因為不清晰的北京語或台語或較弱的聲音,被忍痛割捨,在此必須向沒有在畫面上出現的受訪者致最大的歉意,其實過去採訪林昭明時,他流利的泰雅語及日語,分享了很多北部泰雅族群的歷史和傳奇,最特別的是原住民在白色恐怖時代,面臨弱勢族群生存的多重險惡處境下的抉擇,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特別提到他,影片製作遺珠之憾,讓我們深切反省受難者處境的難題,語言標示了弱勢者的歷史述說再弱勢化。當影片引起許許多多的長期回响(這支影片公共電視台曾經主動播放3次),影像作為口述歷史紀錄也有珍貴價值,這個時代影像無所不在,我們必須知道影片再現功能的限制。

    ◆白色恐怖DVD封面與封底。

    ◆林昭明,涉台灣「蓬萊民族自救鬥爭青年同盟林昭明等案」(1954年),判刑15年。(曹欽榮 攝影)

歷史見證的難題一直是在謊言中追尋真實-探觸人性的道德本質。透過現代傳播媒介捕捉的影像是否能保存真實的記憶,展現人在歷史中的艱難處境?不無疑問。歷史真相、事實、錯綜複雜,因果糾葛。誰又能代表訴說趨近於真相的記憶?影像和歷史記錄之間的理論探討一直是個有趣的課題,有待研究者的深入思辯。透過影像微妙的記錄歷史見證者的話語、神情、思緒,是現代社會保存歷史記憶的重要方法之一,影像在紛雜的歷史回溯中無法鉅細糜遺的記錄,它卻是不可少的有力媒介──一種再記憶,錄攝了當代人回應歷史情境的當下歷史。


由著名導演史帝芬.史匹柏所創立的「大屠殺倖存者影像歷史基金會」,在1999年首度推出的「消失的1945」(The last Days)歷史紀錄影片,在全球各地上演。無以名狀的二次大戰「大屠殺」事件,透過倖存者的生命史,拉近了觀眾對歷史事件的距離,呈現與「辛德勒名單」、「美麗新世界」迥異的影像旨趣,更加貼近了歷史事件的時間縱深,有著幽微的心靈在歷史長流裡由絕望、茫然、甦醒、期望的曲折過程中的真切體驗。


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綠洲山莊禮堂原來作為展示中心的兩支影片《青春祭》(30分鐘)和《白色見證》(60分鐘),經由受難者集體回憶白色恐怖的歲月,自剖個人生命史中暗淡的一頁,令人動容。《青春祭》邀請了五○~七○年代的受難者到綠島新生訓導處、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拍攝,以現地的歷史遺址為背景,舖陳白色恐怖的始末,作為參訪者進入園區參觀的導覽影片。《白色見證》經由受難者自述白色恐怖的經歷,訴說著生命中無邊無際的煉獄心情,影片由偵訊、刑求、等待.審判、開庭.判決、死亡行進、火燒島、思想改造、患難情誼、歸鄉、無形的煉獄,串連成第一次由受難者集體記憶的白色恐怖紀錄影片。自我剖析生命中珍貴的真實情感,更甚於對當局天羅地網迫害的控訴。

    ◆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綠洲山莊禮堂。(劉振祥 攝影,台灣游藝 提供)

    ◆走道牆面展示著部份白色恐怖死難者名單。(曹欽榮 攝影)

    ◆展場正在播放著白色見證的影片。(曹欽榮 攝影)


「講出那時的真相,是我最大的願望」受難者如是說,而這樣的願望在過去五十年,卻在官方有意掩蓋、受難者深埋心底、整個社會害怕那樣的過去,集體忘卻歷史記憶的症候下,逐漸糢糊。

228之後全台大清鄉,不到兩年的時間,鋪天蓋地的白色恐怖籠罩台灣,更多的青年繫獄、就義,那個時代的青年想什麼?做什麼?他們目睹了228的腥風血雨,他們能做什麼?又做了什麼?動盪的局勢下,他們關心社會所付諸的行動給了我們什麼歷史的啟示? 228之後,白色恐怖犧牲的一代,反映了險惡時局下,人在困阨中不屈的靈魂,繼續追求社會公益的實現;歷史的啟示照映了當代社會─民主化的真正實踐在於每一位公民不放棄的追求公義、人權的社會。

(二)、觀賞影片後與四位50年代受難長輩吳聲潤、衛德全、蔡焜霖、林約幹座談:他們分別說明自己所遭遇的白色恐怖案情概要、生命經驗。

    ◆吳聲潤,涉「省工委台北市委員松山第六機廠支部傅慶華等案」(1951年),判刑12年。(曹欽榮 攝影)

    ◆衛德全,涉「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宋孟韶等案」(1950年6月),判刑10年。(曹欽榮 攝影)

    ◆蔡焜霖,涉「省工委台北電信支部張添丁等案」(1950年),判刑10年。(曹欽榮 攝影)

    ◆林約幹,涉「省工委桃園龜山支部陳盛妙案」(1951年),判交付感化。(曹欽榮 攝影)

(三)、由林邑軒、林傳凱同學分別以「省工委」、「五0年代外省籍受難者政治案件類型簡介」簡報台灣在1950年代白色恐怖背景。白色恐怖起源說、白色恐怖與228事件後的關聯性,當時台灣島內外的國際情勢,在目前並未形成清晰的多面論說,提供當代人參考。兩位林同學以短時間投入白色恐怖研究而提出一些暫時分類、詮釋方式,說明台籍與外省籍白色恐怖的背景,提供學員有益的初步了解這段還未被清楚了解的歷史。來自南韓的李大勳老師以認識漢字的方式,課後對雙林的簡報印象深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